组装合成建筑法(MiC)
俊和一直紧贴建造业 的最新发展趋势,采用先进创新的组装合成建筑法(MiC) *技术,务求加快工程进度,提高施工效率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。
俊和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
俊和早前与巴马丹拿集团合作研发出五面模块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,以及能与前者搭配应用的「墙壁连接技术」。全套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方法和「墙壁连接技术」已通过屋宇署的「预先认可机制」,获准应用于香港的楼宇发展项目。
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的「墙壁连接技术」亦获得相关专利,让俊和成为香港首家建筑公司采用此建筑法的设计及施工方案,可建造最高达 40 层的楼宇,大大提升建造效能。
俊和拥有丰富的建造经验和专业资深的建筑信息模型(BIM)团队,能够于此领域中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由设计至建造一手包办,将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纯熟运用于各工程项目之中。
两房单位的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五面模块
「制造及装配设计」
「制造及装配设计」(DfMA)是MiC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是一门着重简易制造及快速装配的设计方法。近年,香港建造业开始应用此方法于场外预制MiC住宅单位和模块,包括厨房及厕所等。此方法能透过简化设计,更有效率地于短时间内制造并组装各种组件。
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公共洗手间翻新工程
俊和于「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公共洗手间翻新工程」中应用DfMA方法设计。改善工程包括位于客运大楼(一号客运大楼及专车候车大楼)内不同位置的公共洗手间。洗手间内的指定组件均使用DfMA方法设计,在场外预制,大大减少工程对机场运作和大众的影响。
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公共洗手间翻新工程
绿怡雅苑
绿怡雅苑是香港首个采用「全预制混凝土组件建造法」的建筑项目,由三栋分别为36层、34层和32层的楼宇组成,包括一个平台和两层地下低层。团队于施工初期应用BIM技术,及早辨识潜在碰撞情况,并且加以避免,免于浪费材料之余,亦减轻外墙磁砖剥落的风险。预制组件包括结构和非结构外墙、楼梯、垃圾槽、隔墙、护墙、半预制楼板和阳台。
沙田绿怡雅苑
香港乳癌基金会赛马会乳健中心(九龙)
饰以中心标志的大楼外墙为预制组件,内部结构则由预制的空心楼板制作而成,无需横梁支撑。项目于香港工程师学会举办的「Structural Excellence Award 2019」中勇夺殊荣,在「非住宅类别」中获得「嘉许奖」(Commendation Merit Award),表扬项目在美感、设计意念及方法、独特性、创新及创意、建筑效益,以及可持续性方面的出色表现。
香港乳癌基金会赛马会乳健中心(九龙)